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其中有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对于央行这个决定,无论是时机、时点,还是市场对此反映都非同寻常。对于时机,市场一直在预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快时间有序地推进,但多以不会想到,会如此快的推出。而且这个时候推出贷款利率市场化,可以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不会太大。如果一项重大的金融制度改革推出能够把对市场的影响与冲击降到最小程度,那么这项政策所推出的时机是比较合适的。对于时点,推出的时间是在星期五股市收市后,市场有两天的时间来理解、分析、解释其政策的基本意义,从而能够让市场更为理性来对待该项政策的影响,减小对市场的冲击。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对该项政策的推出会更为正面。
可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逐渐地进行,但是中国作为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如果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仅是基准利率,而且也受到严格管制,那么这种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根本就无法触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中国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根本上无法形成。可以说,当前中国金融市场许多问题都根源于此。因此,这次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银行贷款利率有管理的浮动区间,也就是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利率市场化开始向纵深发展。从中长期来说,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正是这意义上说,贷款利率有管理的浮动区间全面放开也就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真正的启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为,对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来说,其核心就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在贷款利率没有放开之前,国内银行对信用风险定价的权限是十分有限的(即贷款利率实行的下限管理而存款利率实行的上限管理),银行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是信贷规模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银行不仅同质化严重,而且也没有约束机制与动力来提高其风险定价能力。而贷款利率放开,银行就得针对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给出不同的风险定价。信用好,其利率就会低;信贷差,其利率就会高。既然商业银行可对信用风险定价,这既要求国内银行提高其风险定价能力,增强其体质,也要求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这样,银行业的竞争会由信贷规模数量上的扩张转向风险定价能力的提高上来。同时,金融市场的信用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不是现在那样完全由政府来担保。就此两方面而言,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之影响将是重要的。
还有,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可能有利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这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分析及发达金融市场的经验。因为,在欧美发达的金融市场,其金融机构行为约束严格、信用体系健全,如果市场流动性十分充分,那么银行的风险定价完全取决于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企业、地方政府及个人基本上都处于严重资金饥渴症中。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放开对银行贷款利率管制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非易事。
因为,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及个人,由于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基本上是由政府担保,从而使得信用的过度扩张成了金融市场基本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市场流动性多还是紧缩,谁过度信用扩张,谁就获得利益。因此,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及地方政府都会千方百计地从不同渠道获得资金,过度使用信用。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向与权力和关系有关。这就出现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贷款利率放开,国内金融市场观念及利益格局同样没有改变,过度信用扩张及可贷资金紧张并存,因此,银行并不会由于贷款利率放开而竞争性地把利率向下行来增长其规模,反之贷款利率上行则银行增加利润最好的方式,在当前的情况下,利率下行或融资成本下降的空间不会太大。当然,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银行管理层来说又增加了一个可寻租的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2年年中开始,银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就由9折下限下降到7折下限,这种信贷政策的变化看上去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降低。但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由于银行信贷一直处于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今年上半年,贷款利率向下调整的比重很小。比如基准利率以下的贷款所占的比重不足11%。如果贷款利率继续向下行,会严重损害到银行的利润水平,银行更是没有动力从事相应的业务。正因为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信用过度扩张成了普遍的现象,正因为当前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仍然处于紧张状态,这可为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但银行贷款利率下行的概率不会太高。因此,这次贷款利率放开对金融市场短期影响与冲击都会很小。
不过,这次央行在放开对银行的贷款浮动管制的同时,也宣布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由目前以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额外利率的方式,改由银行自行定价,该政策调整有助于引导市场在利率定价上,更大程度上参考以市场主导的SHIBOR(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而不是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这样做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意义重大。这有利于央行在调控市场流动性上更接近发达国家以短期拆借利率主导,而不是依赖于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SHIBOR已成为企业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重要基准,央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就是推动整个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化的重要一步。
当然,贷款利率是银行的收益,而存款是银行的成本。如果利率市场化只是银行收益方面放开,银行对贷款利率有完全的定价权时,那么银行的过度信用扩张行为也在所难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用扩张越是过度,其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越多(因为在可贷资金紧张时其利差水平会越来越高)。如果这样,不仅会让银行来推高融资成本,也可能让这些高成本的资金流入高风险资产,从而推高各种资产之价格。特别是流入中国房地产。
还有,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因为,存款利率是银行的成本。只有放开存款利率才能让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定价。因为,银行贷款的成本约束就要求银行行为更加谨慎、更加合理、更加商业化,其他商业性行为之外的因素也就会逐渐地退出市场。因此,在全面放开银行贷款利率之后,不要因为所谓的存款利率放开的条件论而错过存款利率开放时机,仅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而不是最后一步。只有全面放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这样才能形成金融市场有效的价格机制,让市场供求关系主导市场。
总之,银行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对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现有的条件下,从短期来看,对国内金融市场冲击与影响不会太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它将改变国内金融市场利益格局及其市场行为。同时,为了减少这种政策调整的套利行为,央行要尽早地创造条件逐渐地放开银行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放开才是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最为重要及最为震憾的一步。